疫情之下 科兴日赚1.8亿 中国最大的疫苗企业 日子到底怎么样

这个冬天,全球疫情又在扰动人心。

两年时间,全球七大洲无一幸免,感染3亿人口,死亡近500万人。

进入2022年,美国单日新增病例再破全球记录,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更是突破3亿。

新冠疫苗,被所有国家寄予厚望。希望借其建起免疫屏障,抵御疫情。

曾经让人类在数百年间闻之色变的天花,因为疫苗的作用,在1977年被消灭;狂犬病,近100%的致死率,骇人听闻,除了疫苗,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手段。

疫情让每个人都意识到,疫苗,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。

事实上,在新冠疫情爆发前,疫苗只是一个增长缓慢、不为人重视的小行业。

从2014年到2019年,全球疫苗市场的总销售额从270亿美元,到300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不到2%。

中国的疫苗企业亦是如此。

2020年前,不少中国疫苗企业才刚刚脱离盈亏线,部分甚至还因为长生生物的疫苗造假案而受到质疑,更不会想到一年后国产疫苗会在全球大放异彩。

中国疫苗企业中,智飞生物是这些年来业绩表现最为稳定的,在A股的市值也长期领先一个身位。

这一次,我们就从“国产疫苗龙头”智飞生物说起,用三个灵魂拷问来还原疫苗企业的真实现状。

1

疫苗“龙头”为何没做出“龙头”疫苗?

说到智飞生物,大家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,贵为中国市值最高的疫苗企业,为何没在新冠疫苗上做出一番事业?

这需要从疫苗的技术路线说起。

眼下我国最为出彩的国药和科兴疫苗,采取的是灭活技术。

灭活,是最为成熟的一种疫苗技术。

本质上是大量培养病毒,随后杀死这些病毒,使之没有毒性,注入人体后,刺激人体产生抗体。

这一路线的优势是副作用小,劣势是病毒的培养需要消耗时间,导致研发缓慢。

我们的灭活疫苗之所以能那么快,主要是因为我国可用于研发的P3实验室多,巨大的产能多管齐下加快了研发进度。

可以说,这是用资源砸出来的。

疾控中心高福先生是这么说的,国药、科兴借了疾控中心的P3实验室,武汉所是借了武汉病毒所的实验室。

海外效果最好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,则是mRNA技术。在国内,这条路线有沃森生物和复星医药研发。

mRNA本质上是把病毒的mRNA直接注入人体,在人体内利用人体细胞合成病毒的刺突蛋白,从而刺激人体产生抗体。

这种技术研发快,成本低,制备周期短,在应对这种突发性的病毒具有时间优势。

mRNA难度是,递送系统难,因为mRNA稳定性较差、容易降解。mRNA,在疫情前,主要是用来治疗癌症,技术应用吸引力比较大。

国内的mRNA路线,沃森生物还在临床三期,复星在代销辉瑞的疫苗,成了国内存在感不强的疫苗技术路线。

而智飞生物研发的是重组蛋白疫苗,根据智飞董秘给出的信息,已经在国内多省开始销售了。

重组蛋白,使用病毒的关键蛋白或者手提结合域进行疫苗开发,这种疫苗一般需要佐剂激发免疫反应,或者通过多次注射达到所需免疫应答。

这种路线的主要问题就在于需要多次注射,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需要三剂。

从进度来看,这条技术路线在国内仅次于灭活疫苗。

但就是因为不够快,灭活疫苗迅速推广开来后,智飞的重组蛋白疫苗关心的人比较少。

这就说明智飞生物不行吗,并非如此。

在新冠疫苗研发开始前,没人能确定说哪一种效果最好,哪一种研发最快。

如果我们从战略制定者的角度来看,当然是各种技术多线并进,只为最终筑起防疫长城的这个结果。

因此,采用重组蛋白技术路线的智飞生物,是抗疫战略上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
假如最初灭活疫苗的进度不及预期,那么重组蛋白疫苗就会立刻顶在最前线。

2

疫苗“龙头”的发家之路

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。

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没能成为“爆款”,为何仍然稳稳占据中国市值最高疫苗企业的位置?

这得从这家公司的历史说起。

在疫情下,我们透过种种渠道看到了防疫人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。

从智飞生物看,一名防疫人员,成长为一家成功的疫苗企业的董事长。

智飞生物的创始人蒋仁生,他的职业生涯起点,就是一名普通广西防疫人员。

回顾蒋仁生的经历,我们会发现,国内疫苗企业一开始想要站稳脚跟,更多靠的是渠道和资源,并非技术优势。

出生在广西偏远农村的蒋仁生,从小就见证了家乡糟糕的医疗条件,父母看病的重重困难让他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。

1977年高考恢复,蒋仁生考上了桂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,在小县城里,这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。

然而最终他没能成为医生,被分配到了灌阳县卫生防疫站工作,日常工作和疫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此后近20年里,他从县级防疫人员成长为了广西防疫站的科长、总经理,在工作中对疫苗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。

2002年,蒋仁生与两位好友合伙收购了一家疫苗公司,并改名“重庆智飞生物”。

由于当时我国的疫苗研发能力远不如海外企业,蒋仁生瞄准了疫苗代理业务。

在智飞生物的成长史中,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重要节点。

2005年A+C脑膜炎疫苗积累第一桶金,2010年上市,2017年因为代理默沙东的HPV疫苗业绩爆发,2020年新冠疫情迎来价值重估。

“爆款”疫苗成了公司一步步上升的阶梯。

A+C脑膜炎疫苗和HPV疫苗都是独家代理,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业绩提升。

这里我们选取智飞生物上市后到代理默沙东HPV疫苗的阶段,来印证疫苗企业的成长逻辑。

疫苗企业兼具高科技企业和消费企业的特性。

上市后的2011-2016年,公司营收几乎没有增长,甚至略有下滑,但是坚持投入开发,资本开支投入较多,有点像高科技企业。

从2017年开始,公司营收、利润翻倍式成长,而且有大量现金流入,资本开支相比倒是微不足道,像消费企业。

2017年的分水岭,就是代理默沙东的HPV疫苗、五价轮状疫苗、肺炎疫苗等。

HPV是典型的二类“爆款”疫苗,毛利高,市场需求高。

智飞代理,虽然要给默沙东分钱(代理产品毛利率35%,自主产品毛利率85%以上)从而直接拉低了公司的毛利率,但耐不住代理对营收的巨大驱动。

智飞之所以能够代理默沙东的疫苗,一方面当然是蒋仁生为首的管理层有渠道、眼光好。

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公司的销售团队足够强大。

十年来,销售人员是智飞生物人员中占比最多的。

2020年公司人数3380人,其中销售人员1905人,占比56.36%;生产人员763,占比22.57%;技术人员414,占比12.25%;财务、行政、综合管理等人员298,占比8.82%。

来源:wind(图中橙色为销售人员数量)

众多的销售人员,对应了全面而细致的营销网络。

公司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/自治区/直辖市,300多个地市,2600多个区县,30000多个基层卫生服务点。

能获得优质疫苗的代理权,并能在全国有效地铺开销售。

这大概是智飞生物如今能在A股疫苗企业中业绩和市值遥遥领先的主要优势。

3

疫苗企业的护城河究竟在哪?

讲到这里,第三个问题就出现了。

疫苗企业到底有没有技术含量,研发环节的情况究竟怎样?如何来判断疫苗企业的护城河?

首先我们要知道,疫苗是一个非典型的高科技行业。

疫苗的难点主要是研发时间长、临床和销售非常依赖资源和渠道。

疫苗研发的过程一般非常漫长,通常需要花费8-20年。

通常临床前研究需要花费5-10年的时间,通常包括选择菌毒株、工艺研究、处方研究、质量研究、动物实验等。

临床阶段,包括申报临床和临床试验机构申请,注册临床试验(一期、二期、三期),通常耗时3-10年。

在这一过程中,很有可能因为达不到预设目的和要求而被叫停或者终止,如果顺利完成临床,则研发过程就算基本结束。

接下来就是注册阶段。

不仅需要提交资料,也要需要试生产,验证样品,如果都合格,才能拿到生产批件、注册证书等,这个过程也需要2-5年。

新冠疫苗,是疫苗中的特例。

面对大流行病,各国花重金铺人力加速了整个研发到上市的过程,并且各国都不同程度上给了新冠疫苗紧急授权,才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快速面世。

新冠是人类的大疫情,但对于中国疫苗企业来说,新冠疫苗是全球第一次认可中国疫苗,是中国疫苗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机会。

疫苗研发的确是有难度,失败率也不低。

但是不像芯片、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企业,龙头与小机构,在技术上的优劣势是一样的。

这次靠新冠疫情爆赚的美国疫苗企业辉瑞,作为全球四大疫苗企业之一,其疫苗技术开发其实是德国的小机构BioNtech合作。

BioNtech在疫情前,与我国的疫苗企业一样,都是在四大疫苗厂商阴影下的小透明。

其他的三大疫苗企业,除了默沙东走上了研发特效药的路,剩下两家也和辉瑞一样,采取投资新冠疫苗研发的小企业。

葛兰素史克2020年投资给Curevac1.3亿英镑,合作研发5种基于mRNA疫苗。

赛诺菲与Translate Bio进行mRNA疫苗研发工作,但是后者其实并没有像BioNtech那么给力,进展缓慢。赛诺菲的新冠疫苗能否问世,要看今年了。

大厂们绕不开的优势在哪里?在于临床和销售上。

临床难在组织志愿者和相关的医院资源。

龙头们在疫苗研发上的时间比较久,这方面的资源积累就相对丰富,可以相对快速高效的组织相关的资源。

如果临床表现效果达到预期,大厂们也可以利用自己在全球各地的销售渠道及认证优势,取得在各国的疫苗认证并最后销售出去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大量的小型生物技术研发企业,以及国内以研发为主的CXO企业,会备受资本关注的原因。

而国内这次的这批疫苗企业,背后其实也有诸如中科院、国家病毒研究所等国家队的研发协助。

研发技术对于疫苗企业来说,是个难解决的问题,并不是最难解决。

做好临床和销售,才能是疫苗企业的生存之道。

4

中国疫苗 不能停下脚步

最后,我们来聊一聊智飞生物的未来。

对于一个企业来说,能赚到钱自然是好事。

而对于国内疫苗的龙头智飞生物,我们自然希望他能做出表率来。

不止是在营收和市值上表现好,更要在实力上做表率。

前面已经说过,公司在赚不到钱的时候,投入并不少,从研发支出来看,公司的研发支出也是逐年增高。

在赚到钱以后,研发开支随之剧增,从2017年的不足1亿元,攀升到2020年的4.8亿元,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7.9亿元。

这种研发支出取得了什么效果呢?

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重组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在2021年8月份已经揭晓。

经过在我国湖南省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印度尼西亚、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开展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,对于任何严重程度的COVID-19的保护效力为81.76%,达到WHO要求的新冠疫苗有效性标准。

其中对于COVID-19重症及以上病例、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均为100%。

智飞这批疫苗在中扮演的是产业化研发角色,以便后续上市大规模供应,理想情况下2022年产能为10亿支。

根据智飞生物董秘在互动易上的最新回复,公司生产的新冠产品智克威得已实现对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重庆、北京、四川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二十余省份的供应。

目前公司正在推进疫苗的出海认证工作。

同时,面对新冠病毒的变异,公司在持续跟进。

同样是互动易上的信息,公司表示已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展针对变异毒株的研究工作,对全程免疫3针重组新冠疫苗后1个月受试者血清采用假病毒交叉中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,并已取得一定积极结果。

二是公司目前在研项目共26项,自研的主要是脑膜炎和两款流感疫苗。

其中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、流感病毒裂解疫苗,已经完成临床试验。

2款人用狂犬疫苗在三期实验中,这些产品后续取得上市许可后,预计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好的收入。

从下图也可以看到,这几类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情况最为突出。

对于智飞生物,以及各大中国疫苗企业来说,新冠疫苗让他们获得了走出国门的难得机会,建立自己的海外临床资源、销售资源、认证资源等等。

更关键的是,新冠疫苗让有实力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。

举个例子,根据科兴最新的财报,算下来日赚1.8亿。

下一步,如何利用好这些海外资源和大笔利润,让更多中国疫苗得到世人的认可,是值得我们期待的。

本周助力新实体专栏到此结束。

我们初心不变,找出中国有特色的实体企业,积极助力新实体企业,助力中国企业成长。

如果檀香们有看好的新实体公司,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分享,欢迎给我们来稿。

让我们一起选出新实体企业,助力中国新经济。

 

 

(来源叶檀财经)

导读

热点新闻

这个冬天,全球疫情又在扰动人心。
发布时间:2022/01/14
首页    业界新闻    疫情之下 科兴日赚1.8亿 中国最大的疫苗企业 日子到底怎么样

免责声明:凡本网注明来源XXX(非华商经济网)之转载作品(包括图文)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需求而采集提供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对转载作品有任何异议,请在30日内联系本网删除。